看见即成长 体验唤醒爱--幸福豆俱乐部心理剧团
2025年4月13日,由幸福豆俱乐部潜心设计研究的“看见即成长 体验唤醒爱--幸福豆俱乐部沉浸式心理体验剧”,在嘉里城企业广场B座1903温馨开展。
沉浸式心理体验剧是用即兴戏剧,心理剧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呈现给参与者,用互动的方式将专业的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表达出来,通过参与者的即兴表演、角色互换和团体互动,从不同的角度来共同理解,启发参与者的智慧和通过现场练习实现解决生活中的教育问题从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的过程。它重点突出帮助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性及心理的沉浸感,遵循心理学规律的同时又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。课程采用沉浸式和体验式的学习方式,强调互动与实践。学员们将伴随剧情的发展,在安全的氛围中,探索、释放、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,而获得自身的成长。
这种“体验式学习”比说教更有力量:哈佛大学研究发现,人类对亲身参与的场景记忆留存率高达75%,而单纯听讲的留存率仅5%。心理剧就像一面魔镜,让亲子在角色切换中看见彼此的“行为剧本”,找到破局的钥匙。
对孩子来说:
✅ 情绪有了出口:在虚拟场景中释放积压的委屈、愤怒,比说教更能教会TA“如何表达感受”;
✅ 被“看见”的治愈: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,你没有看见他;当你关注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意图,你开始看他;当你关心一个人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,你看见他了。--《看见》伯特.海灵格
✅ 学会换位思考:通过扮演父母,孩子能理解“为什么妈妈总是唠叨”“爸爸发火背后的焦虑”。
对家长来说:
✅ 摘下权威滤镜: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,才能发现“写作业磨叽”可能是因为压力太大,“顶嘴”其实是在寻求尊重;
✅ 掌握沟通密码:导师会拆解场景中的“情绪按钮”,比如如何用“我看到…我担心…我希望…”替代指责,让沟通从“对抗”转向“合作”;
✅ 重建亲密联结:在共同体验中,那些被忙碌冲淡的亲子默契,会在笑声与泪水中慢慢复苏。
“小场景·大治愈”的剧本设计:
拒绝空洞理论!剧本源自众多家庭真实案例:孩子摔门、父母吼骂、冷战僵局……导师会带领大家用“角色速换”“未来投射”等技术,在15分钟内拆解冲突本质,现场生成可落地的沟通策略。
双导师护航--心理专家+教育实战派:
由马德里欧洲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张元谊老师,联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阎鑫媛老师组成导师团,在每个演绎的场景后进行“专业解码”。
“以前总觉得孩子顶嘴是故意气我,直到在剧里扮演他,感受他当时的视角,那一刻我才懂他的委屈。我想未来当我们再吵架后,还会轮流扮演对方。”--4年级孩子妈妈
“以后还是要多多学会沟通,更要学会倾听,多聆听孩子的声音,挖掘孩子的真实需求,相较于命令,更希望是有效的疏导。”--一位孩子爸爸
幸福豆俱乐部始终相信:好的亲子关系,始于“看见”,成于“陪伴”。
每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剧本,而心理体验剧就是帮你读懂剧本的放大镜。
当我们开始理解彼此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,改变就会自然发生。